13.478亿应收账款爆雷,华仁药业14年净利归零

2025
03/07

大健康产业

个人

分享

2025-03-07 09:30:41

大健康产业

阅读

A+ A-

华仁药业(300110.SZ)迎来上市以来最黑暗的一年。公司预计全年亏损11.8亿元至13.8亿元,同比下滑727.45%至833.8%

2024年,华仁药业(300110.SZ)迎来上市以来最黑暗的一年。公司预计全年亏损11.8亿元至13.8亿元,同比下滑727.45%至833.8%,不仅创下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甚至一举吞噬了过去14年的累计净利润。此次业绩爆雷的导火索,是其全资子公司青岛华仁对国药药材13.478亿元的应收账款全额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令投资者震惊不已。

随着业绩预亏公告的发布,二级市场迅速作出反应。2月28日,华仁药业股价大跌超8%,创下2025年内新低,收盘价3.16元,市值降至38.54亿元。面对巨额亏损、管理层频繁变动、实控人即将更替,以及市场对公司经营合规性的质疑,华仁药业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13.478亿应收账款爆雷,华仁药业14年净利归零

华仁药业此次业绩崩盘的核心,是其全资子公司青岛华仁与国药药材的贸易业务形成巨额坏账。回溯来看,自2020年起,华仁药业与国药药材开展医药原料贸易,形成了14.1亿元的应收账款。然而,2023年上半年,华仁药业决定终止该业务,并要求国药药材偿还欠款。但由于国药药材资金链断裂、信用风险极高,华仁药业最终不得不全额计提13.478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华仁药业早在2020年就收到警示——彼时,国药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已多次公开声明,国药药材不再属于国药集团体系,并存在违规使用“国药”品牌的行为,提醒市场注意交易风险。尽管如此,华仁药业仍在毫无风控措施的情况下,与国药药材保持合作至2023年,最终酿成这场惨重损失。

截至2023年9月底,华仁药业的应收款余额高达13.7亿元,占所有者权益的48.29%。如此大规模的应收账款,公司却迟迟未能采取有效的风控措施,充分暴露了其内控体系的巨大漏洞。市场质疑,华仁药业的管理层到底是疏忽大意,还是另有隐情?

管理层大换血,实控人频繁更替,企业治理混乱

在业绩崩盘的同时,华仁药业的管理层频繁动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稳定性的担忧。

2024年,公司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吴聪辞职;4月,非独立董事李阳辞职;8月,副总裁白鹏离职;12月,执行总裁洪亮遭解聘。短短一年时间,高管团队出现6人次变更,公司治理结构极度不稳定。

更令人担忧的是,华仁药业的实控人也即将更换。2019年,公司由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接管,成为国资控股企业。然而,2023年10月,控股股东西安曲江文化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曲江金控”)宣布,筹划将其持有的华仁药业控股权转让给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药集团),预计未来实控人将发生变更。

在关键时刻,控股股东更替、管理层大换血,华仁药业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业绩全面失控,安徽恒星商誉减值,医改政策冲击利润

除了巨额坏账,华仁药业还面临安徽恒星制药的商誉减值。该公司因股权转让纠纷及经营不善,2024年预计出现3000万元至9000万元的商誉减值。2023年,安徽恒星的扣非净利润仅为5196.72万元,业绩承诺完成率不足52%,进一步拖累华仁药业整体表现。

与此同时,华仁药业的核心业务也遭遇行业政策冲击:2024年上半年,华仁药业营业收入7.71亿元,同比下降6.95%;净利润7321.3万元,同比下降11.02%; 主要原因是国家及地方医改政策持续推进,药品集采降价,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导致公司产品利润率下滑。

一方面,外部市场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内部经营混乱,华仁药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融资性贸易嫌疑浮现,14亿资金“无息垫付”存疑

市场进一步质疑,华仁药业与国药药材的交易,是否属于融资性贸易,即企业通过贸易方式进行隐形融资,绕过信贷监管。

有分析指出:一是业务模式类似“托盘贸易”,华仁药业为国药药材“垫资”,但对上下游没有实质控制力;二是垫资周期异常:行业内,医药原料贸易的垫资周期通常不超过3个月,而华仁药业的14亿元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长达4年之久;

三是坏账计提比例异常:即便华仁药业曾在2023年将坏账拨备比例从1%提高至5%,但这一比例仍明显偏低,难以覆盖真实风险。

虽然华仁药业坚称其交易合规,但资金长期占用的事实,难免引发市场对其财务操作的质疑。

股价暴跌,投资者信心受挫,能否自救仍存疑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额亏损,华仁药业的投资者信心迅速崩塌,股价一路下跌。2月28日,公司股价大跌超8%,收于3.16元,创2025年新低,市值缩水至38.54亿元。鉴于本次业绩爆雷的严重性,市场普遍认为,华仁药业短期内难以恢复元气。

目前,公司仍在与国药药材协商回款方案,并承诺将在3年内清偿债务。然而,国药药材本身已经资不抵债,且存在法律风险,这一还款协议的执行力极为存疑。华仁药业的巨额坏账,恐怕已难以追回。

华仁药业何去何从?

华仁药业的13.8亿元业绩爆雷,不仅吞噬了14年的全部盈利,也彻底动摇了市场对其经营能力的信任。从财务管理漏洞、高层动荡、融资性贸易质疑,到实控人变更、股价大跌,公司面临的挑战已远超业绩亏损本身。

未来,华仁药业要想走出困境,必须拿出真正可行的自救方案,首先要加速追回欠款,完善风控体系,避免再次踩雷;其次要优化主营业务,提升产品竞争力,应对医改政策冲击;最后要稳定管理层,提升治理水平,恢复投资者信心。

然而,在坏账未能追回、行业环境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华仁药业能否真正自救,仍充满巨大不确定性。

健康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健康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号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邮箱:kangNEWS@163.com

相关阅读

精选

热榜

关注我们

  • 华夏健康网APP

  • 华夏健康网公众号

热门产品: 华夏健康网知识

关于我们 免责条款 版权说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24 九州康网(四川)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值班电话:134 0864 95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蜀ICP备202410813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川(备)-经营性-2024-0030

公安部网安备案: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2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