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腰斩背后:联川生物研发反常缩减,临床转型瘸腿前行

2025
06/04

健康之声

个人

分享

2025-06-04 07:57:00

健康之声

阅读

A+ A-

科创板折戟不到两年,杭州联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缩水版”IPO计划转战北交所。这家由浙大女博士郎秋蕾掌舵的基因科技企业,募资额从6.08亿元腰斩至3亿元

科创板折戟不到两年,杭州联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缩水版”IPO计划转战北交所。这家由浙大女博士郎秋蕾掌舵的基因科技企业,募资额从6.08亿元腰斩至3亿元,背后却暗藏研发投入反常收缩、临床业务转型步履维艰、核心设备供应链悬顶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多重隐忧。

募资腰斩,研发投入不增反降

联川生物此次IPO募资计划较2022年科创板申报时直接砍半,但资金饥渴并未缓解。高达5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补充需求,直指公司日益严峻的现金流压力——应收账款如滚雪球般膨胀,2024年末已达1.12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攀升至26.92%。更令人费解的是,在营收持续增长背景下,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却逆向收缩。2024年研发费用降至3074.89万元,研发费用率从13.61%骤降至8.38%,甚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研发人员薪酬三年间缩水近百万,与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光环形成刺眼反差。

临床转型困局:起步晚、壁垒高、供应链卡脖子

联川生物长期依赖科研经费输血,高校、医院的基础研究订单占比过重。为摆脱“瘸腿”困境,公司押注临床检测转型,但现实荆棘密布。  

临床业务根基薄弱:专攻体外诊断的子公司联川基因,2024年净利润尚不足1200万元。研发资源仍向传统测序服务倾斜,临床项目投入杯水车薪。  

医疗器械注册高墙难越:临床检测产品注册周期长、数据要求严苛,目前公司仅肺癌基因检测试剂盒一个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产品线拓展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核心设备供应链命悬一线:美国因美纳(Illumina)作为主要测序设备供应商,已被商务部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禁止对华出口基因测序仪。尽管公司现有设备尚能维持运转,但未来试剂断供、涨价或技术支持中断的风险如影随形。虽然已布局华大智造平台,但技术迁移与产能替代远非一日之功。

盈利承压,应收账款风险高企

公司毛利率已连续三年下滑,从54.31%跌至48.73%。随着募投项目扩产,产品结构变化可能进一步加剧毛利率波动。更严峻的是,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攀升至35.07%,远超行业健康水平。科研机构回款周期长、依赖经费拨付的特性,使公司营运资金长期承压,若客户单位出现财政困难,坏账风险将直接冲击经营基本面。

二次闯关,技术底色遭遇灵魂拷问

作为国内最早的高通量测序服务商之一,联川生物曾凭借VariantPro™捕获技术崭露头角。但创始人郎秋蕾与科学家周小川夫妇的光环,难掩当下发展困境。在诺禾致源、华大基因等对手加速临床布局时,公司研发投入不增反降;当行业全力推进设备国产替代时,对Illumina的依赖仍深。此番募资缩水转道北交所,既是面对现实的妥协,也反映出市场对其技术转化能力的审视。

从科创板转战北交所,募资腰斩的背后是联川生物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科研服务的天花板已然可见,临床检测的护城河却尚未挖通。当技术型企业缩减研发投入,当转型之路遭遇供应链锁喉,3亿元的募资计划更像是一剂止痛针而非解药。能否在资本市场的耐心耗尽前,真正打破“瘸腿”困局?留给郎秋蕾和她的基因梦想的时间不多了。


 

健康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健康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号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邮箱:kangNEWS@163.com

相关阅读

精选

热榜

关注我们

  • 华夏健康网APP

  • 华夏健康网公众号

热门产品: 华夏健康网知识

关于我们 免责条款 版权说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24 九州康网(四川)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值班电话:134 0864 95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蜀ICP备202410813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川(备)-经营性-2024-0030

公安部网安备案: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202号